pos機真假鑒別,該怎么辨別買到的銀行理財是否

 新聞資訊  |   2023-05-17 11:18  |  投稿人:pos機之家

網上有很多關于pos機真假鑒別,該怎么辨別買到的銀行理財是否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pos機真假鑒別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m.afbey.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1、pos機真假鑒別

pos機真假鑒別

銀行理財產品“飛單”風險越來越普遍

最近關于銀行理財產品的新聞相信各位朋友都不陌生。民生銀行北京分行航天橋支行行長涉嫌偽造產品,并以產品“讓利”轉讓的方式吸引該行私人銀行高凈值客戶,致使逾150名投資者被套,涉案金額或高達30億元。

老實說,我們選擇銀行理財產品,是因為其相對于現如今流行的網貸平臺的產品來說,既有銀行大品牌壓陣,也相對來說感覺更安全些。雖然年化收益率相對較低,也不失為一種相對穩(wěn)健的選擇。然而現在連銀行的理財產品也能造假了。各位投資朋友在覺得心寒之余肯定也希望能掌握一些技能以便以后能分辨出“真假銀行理財”產品。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硪恍┘寄?,希望大家看完文章之后能從基礎上分辨銀行理財產品的真假。

在開講之前,首先要普及一個知識點:目前國內銀行的理財產品主要分為兩大類:銀行自營的和銀行代銷的。這兩類產品的區(qū)別是: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在合同上會有銀行的公章。而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則是由委托機構在合同上蓋公章,銀行則在匯款等業(yè)務憑證上蓋公章。另外,如果是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按照銀監(jiān)會的要求,銀行要在代銷產品的宣傳資料的顯著位置標明合作機構的名稱并附上免責聲明。

說了那么多,終于要進入正題了。到底如何辨別從銀行買到的理財產品是真是假呢?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四點進行判斷。

首先,但凡銀行自主發(fā)行的理財產品,都具有唯一的編碼,具有惟一性,且可以在中國理財網上進行核查。這是判斷該理財產品是否合法的重要依據。一般來說個人理財產品登記編碼是以字母“C”開頭的14位編碼。如果是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則可通過網上銀行或手機銀行查詢所購理財產品的詳細信息。如果不能通過以上兩種途徑查詢到自己購買的銀行理財產品,就需要提高警惕了。應立即撥打銀行客服電話或到柜臺進行咨詢。情況嚴重的則需要及時報案,并留存好相關的證據。

其次,凡是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都需要在指定的區(qū)域進行,還需要進行“雙錄”。有的朋友可能沒聽過“雙錄”這個詞,這是指按照銀監(jiān)會的規(guī)定,在銷售高風險理財產品和其他代銷產品銷售過程同步錄音錄像,其目的是通過記錄銷售過程以確保銷售人員按程序、按規(guī)定介紹產品,以便購買者更清楚地了解產品的性質和自身享有的權利、承擔的責任和風險。同時,銀行應在各網點為銷售銀行自營或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設置專門區(qū)域,所有的咨詢、交易、雙錄都應在此區(qū)域進行。如果我們在去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時,并沒有在指定區(qū)域進行銷售和交易,也沒有進行“雙錄”,則千萬要提高警惕,不要隨意進行刷卡交易。

銷售人員在特定區(qū)域向客戶銷售理財產品并進行雙錄

另外,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資金必須匯入銀行賬戶。我們都知道,購買正規(guī)的銀行理財產品時必須在柜面或自主渠道進行申購操作。這是為什么呢?是為了確保資金匯入的是銀行的賬號。大多數因購買假銀行理財產品而被騙的新聞里,都是銷售人員要求客戶(受害人)將應繳款項匯款至第三方公司的賬戶甚至是某個個人賬戶。如果我們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銷售人員只拿出一個POS機就幫你刷卡匯款時就需要注意了。這也是一個判斷銷售人員是否向我們銷售假銀行理財產品的一個重要信號。

最后,假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都高的離譜。小編在文章一開始的時候已經說過了,銀行理財產品相對于網貸理財的最大的劣勢是收益率普遍偏低。小編向身邊的一些購買了銀行理財產品的朋友咨詢過,一般能達到5%左右的就已經很高了。如果有人向我們推銷一款“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卻達到8%時,我們就需要提高警惕并判斷是否假理財產品。說得粗俗一點,我若是想要達到這個收益率水平,干嘛不去買一些相對靠譜的P2P產品呢?

綜上所述,通過以上幾點,其實辨別銀行理財產品的真假一點都不難。小編也通過一位在銀行從業(yè)的朋友了解到,一般會向客戶推銷假的銀行理財產品都是因為銀行內部人員的監(jiān)守自盜,是屬于個人行為。總體來說,能在網銀或銀行官網查找到的銀行理財產品雖然收益不高,但其可信度和穩(wěn)健度還是相對靠譜的。

以上就是關于pos機真假鑒別,該怎么辨別買到的銀行理財是否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xù)為大家整理關于pos機真假鑒別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轉發(fā)請帶上網址:http://m.afbey.com/news/45936.html

你可能會喜歡: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babsan@163.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