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很多關于為什么pos機要3塊錢秒到費,全世界究竟為什么搶廁紙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為什么pos機要3塊錢秒到費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m.afbey.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為什么pos機要3塊錢秒到費
這是謎一樣的行為——全世界在瘋狂搶購廁紙。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搶購廁紙的風潮從香港開始,席卷日本、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加拿大……
“搶廁紙”頻頻登上各大媒體頭條,最夸張的一則新聞是,澳大利亞“廁紙搶購潮”中發(fā)生了女顧客為搶購廁紙拔刀威脅另一顧客的事件。
始于中國香港的廁紙搶購潮
這一輪全球“廁紙搶購潮”最早出現在中國香港與日本。這兩個地方的居民,都曾因社交媒體上傳言疫情期間中國內地造紙廠停工、廁紙供應不足,而引起搶購。
1月下旬,香港出現市民通宵排隊買口罩現象,繼搶購口罩等抗疫用品之后,超市內的廁紙和紙巾類產品也成為市民的搶購目標,貨架被長期淘空。
當時“內地廁紙生產工廠停工”的謠言經加工后在網絡上瘋傳,盡管香港特區(qū)政府已多番辟謠,仍無法阻止市民的“廁紙搶購潮”。發(fā)展至2月17日,香港旺角道一超市竟發(fā)生罕見的“搶劫廁紙”案。
然而,香港的廁紙并不短缺。
2月16日,香港消委會總干事黃鳳嫻就公開表示,過去兩周他們已經與紙商緊密溝通,紙商存貨不少而且廠房在2月10日已全部開工,送到香港的訂單量以倍數計,呼吁市民不要搶購廁紙。
“香港人‘怕死’,早早就戴口罩了,疫情一發(fā)生就有要求政府宣布‘封關’的聲音,搶物資當然也是走在前面?!毕愀凼忻褡T先生略帶調侃地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
譚先生說,“怕死”是由于香港市民在經歷2003年SARS疫情后,大眾情緒較為敏感。2月初,香港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突增,恐慌情緒進一步上升,此時,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引發(fā)混亂。
美國心理學會和消費者心理學協會成員彼得?諾埃爾?默里說,當人們過度恐懼的時候,會觸發(fā)自我肯定的需求,驅使人們做一些不合理的事情,比如購買一年量的廁紙,它淹沒了人們不需要這么做的常識。
日本人每年進行“囤紙”宣傳
如果說,搶購廁紙是因為中國香港市民較早地進入了恐慌情緒,那么,日本人的“廁紙搶購潮”則是由來已久。
上世紀 70 年代,石油危機的出現,使得原油價格上漲,許多發(fā)達國家出現經濟衰退,日本時任通商產業(yè)大臣中曾根康弘向民眾呼吁節(jié)約用紙,以致出現全國性的囤積廁紙現象,如今,當時的記憶仍留在許多日本中老年人腦海之中。
此后,日本幾次地震也出現過廁紙短缺,試想身處天災之中,上廁所還沒有衛(wèi)生紙,確實是雪上加霜。
因而日本政府往年積極宣導防災經驗,呼吁民眾在家中多準備一些應急物品以防備地震、海嘯等突發(fā)災害。
自2014 年開始,日本經濟產業(yè)省還會在每年防災日(9 月 1 日)的前一天,進行“囤紙”宣傳。日本經濟產業(yè)省稱,如果有(紙)的話,就不會有后顧之憂。
并且,日本經濟產業(yè)省官方公布了兩個結論:以2011年3月11日強烈地震及海嘯為例,日本災民經歷了各種物資短缺,尤其是缺乏廁紙;國內約有40%的廁紙在靜岡縣生產,而地震專家預測這一地區(qū)今后很可能會遭遇地震及海嘯,一旦該縣發(fā)生地震,日本廁紙產量勢必銳減。
于是,“遇災囤紙”的消費行為得到不斷鞏固。
而此次日本出現“廁紙搶購潮”,源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布,將敦促全國范圍內的中小學從3月2日起停課后,在網絡上散播的一則傳言。該傳言稱,因日本廁紙原材料大部分自中國進口,且部分材料和口罩的原材料相同,隨著口罩的大規(guī)模增產,今后有可能出現原材料嚴重不足的局面,進而導致廁紙缺貨。
在日本政府宣布中小學全面停課的第二天(2月28日),廁紙突然從日本各個商家的貨柜上“消失”。
雖然,日本造紙廠第一時間站出來解釋,生產口罩的原料是無紡布,生產廁紙靠的是紙漿,廁紙制造商也紛紛表示日本廁紙的原材料98%來自日本國內,目前庫存充足,甚至政府部門也表示廁紙供應充分,希望民眾不要恐慌,但是,“廁紙搶購潮”依然沒有停止。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POS機數據的銷售信息顯示,廁紙、廚紙、尿布等衛(wèi)生用品的銷量在2月28日悄然達到一個月來的最高峰,為日常的5到7倍。
看過日本民眾“遇災囤紙”的歷史由來后,或許能窺知其中原因。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細節(jié)是,日本的交通運輸系統無法承擔突然增加的物流壓力,即使廁紙庫存充裕,但是缺乏將廁紙從倉庫搬到貨架前的手段,消費者還是沒辦法在商場看到廁紙。
貨架上沒有廁紙,又加重了民眾的真實恐慌。
“買點買得起的必需品,比較有安全感”
搶購廁紙的風潮似乎會“傳染”,當美國、澳大利亞等地疫情暴發(fā)后,也引發(fā)了廁紙等產品的囤積。
西雅圖一家超市衛(wèi)生紙貨架被搶購一空(受訪者供圖)
“搶紙是真的,我覺得就是感覺生活無法操控的時候,買點買得起的必需品,比較有安全感?!痹诿绹魧W的Xiaochen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因為廁紙這東西沒有替代品,一旦沒有了,內心肯定會害怕,她還看到有囤衛(wèi)生巾的,都是因為沒有替代品。
倫敦大學學院消費與商業(yè)心理學講師迪米特里奧斯?齊夫里科斯分析,搶購廁紙已成為恐慌的“標志”,“人們感到不確定的時候,就會變得不理性和神經質,比如在面對洪水這些災難的時候,民眾可以做好準備,因為知道需要多少物資,而現在很多人對新冠肺炎一無所知。走進超市時,當人們想要重新找回控制感時,便會被廁紙的大包裝所吸引?!?/p>
按他的解釋,全球蔓延不止的疫情,使陷入恐慌的人們通過搶廁紙來找回控制的欲望。
不過,有一項專門針對各國廁紙消費的調查則提供了另一個角度的觀察。
圖片來源:Statista網站
全球市場和消費者數據提供商Statista的網站在2018 年曾發(fā)布了一項針對“每人每年廁紙使用量”的調查,其揭示了世界廁紙消耗排行榜,此次疫情因為搶廁紙出名的日本、澳洲、美國、英國赫然位列前 5 名,美國則以人均 141 卷位居榜首。那么,這些國家尤其是美國,民眾“囤紙”是因為本身費紙嗎?
“美國的廁紙一卷很少,就是米數比較短,質量倒是很好?!盭iaochen認為,這可能是美國人統計中“最費紙”的主要原因,而美國的公共廁所基本都是馬桶,很多市民上廁所要拿紙巾鋪在馬桶坐墊上,公共廁所比家里更費紙。
超市限購:“我不由自主地提了一卷”
疫情發(fā)生初期,澳大利亞確診病例數一度維持在15例,而且病人陸續(xù)治愈出院。不過,隨著疫情蔓延至全球多地,澳大利亞的感染人數開始迅速增長,國外輸入病例也在持續(xù)增多,3月2日還確診了首例沒有海外旅行史的本土感染病例。
澳大利亞聯邦政府迅速響應,在3月5日決定對韓國實施入境禁令,并延長了對伊朗的旅游禁令,11日,宣布對意大利實施旅行禁令。
當地居民也開始了恐慌性囤貨行動,洗手液、衛(wèi)生紙等日用品成為目標。如前所述,3月6日,在澳大利亞悉尼的一家超市里,一名女顧客竟為了搶購廁紙拔刀威脅另一名顧客,引發(fā)騷亂。
英國超市同樣面臨著廁紙即將被買光的處境 (受訪者供圖)
目前定居澳大利亞的華人Jennifer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說,其實,她也不知道為什么突然大家都在搶廁紙,但是看到別人都在搶,并且貨柜上都快沒有了,就影響了那些沒有存貨的和正常購物的人,大家都怕要用的時候買不到,所以就都在搶。
誠如中央昆士蘭大學健康、醫(yī)學與應用科學學院研究員亞歷克斯?羅素所說,搶購衛(wèi)生紙主要是因為它們體積較大,一旦脫銷就會令空空如也的超市貨架十分顯眼。如果是洗手液等小物件脫銷,造成的空蕩感不會這么大。
Jennifer提起之前去超市買東西的經歷,“那天碰巧看到了店員在補貨,我就不由自主地提了一卷?!彼f,其實,當時也有猶豫,但是旁邊補貨的店員也叫她買,一直在說“It won’t last for 20 minutes, go and buy it.(廁紙不會超過20分鐘就要賣完,抓緊買)” 。
隨著澳大利亞市民搶購“熱情”的不斷高漲,也逼得澳大利亞幾大超市先后出臺“限購令”。兩家大型連鎖超市伍爾沃思(Woolworths)和科爾斯(Coles)曾規(guī)定,每名顧客每次限購4包衛(wèi)生紙。
由于搶購仍在繼續(xù),兩大超市的“限購令”被迫升級,伍爾沃思目前允許每人每次購買2包衛(wèi)生紙,而科爾斯只允許每人一次購買1包。跨國連鎖倉儲式超市開市客(Costco)則規(guī)定,每人一次購買2包。
因為疫情期間,網上下單拿不到貨,商場又限購,Jennifer說,現在只能天天去商店,以至于每次她出去買東西,不管是什么,基本都是看到了就先搶到購物車里。“雖然政府一直在呼吁不要搶購,但是便利店、超市的貨架上好幾天都不見有東西,就算之前有存貨,但是生活消耗品每天都要用的,也不得不去搶購了?!?/p>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羅赟 |北京報道
以上就是關于為什么pos機要3塊錢秒到費,全世界究竟為什么搶廁紙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xù)為大家整理關于為什么pos機要3塊錢秒到費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