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機卡的不動了,90后停用智能手機一年半

 新聞資訊2  |   2023-06-26 09:08  |  投稿人:pos機之家

網上有很多關于pos機卡的不動了,90后停用智能手機一年半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pos機卡的不動了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m.afbey.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1、pos機卡的不動了

pos機卡的不動了

1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智能手機成了每個人的“標配”。

如果沒有智能手機,出門沒法掃自行車,也沒法掃健康碼,付錢只能用現金,工作消息也無法及時回復。

然而,29歲的Leon卻決定停止使用智能機。

智能手機

這項實驗是從2021年3月開始的,直到今天已經有一年半的時間了。

Leon學生時期就讀的專業(yè)叫數字社會學,主要研究人類與數字技術的關系。

當然,他并不討厭技術、也不反感手機。

他只想在一段時間內記錄下沒有手機的生活究竟是怎樣的。

其實,數字也是有“斷舍離”的。

2

在做這項實驗之前,很多人都以為90后的Leon受了刺激,不理解他為何會做出這種沒有意義的事情。

可在實驗開始之后,大家卻有了一絲猶豫。

在當下的生活中,人人的確都離不開手機,可誰也不知道真正的意義來自哪里。

有一次,Leon下班已經10點多了,他坐在地鐵上開始觀察周圍的人。

每一個人都很疲憊,整個身子癱坐在座位上,口罩上方的雙眼早已沒了神,可他們仍然抱著手機不停的“刷”。

地鐵上的人

或許有些人還在處理工作的瑣事,但不免有些人在刷視頻、刷文章,總之大家都不肯進入休息狀態(tài)。

Leon鄰座的中年男子也已經昏昏欲睡了,他忍不住的問:

“為何你還要硬撐著看手機”?

對方說:“除了上班就是下班,回家還有一推事,這是我僅剩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了”。

他瞬間恍然大悟,原來“報復性熬夜”就是這么來的。

地鐵上還有一些養(yǎng)足了精神、打算出去看看夜景的年輕人,隨著列車的飛馳,他們也開始拿出手機拍照。

找一個美美的角度來張自拍,然后修圖、配文案、發(fā)朋友圈,整個操作下來地鐵已經駛過三四站了。

當然這些都可以理解,在復雜的情緒和忙碌的生活中,手機早已成了最便捷的宣泄口。

可回頭一看,又總覺得在“自我內耗”。

“報復性熬夜”

Leon使用手機的時間不長,一天平均4小時,但“數字不健康”的癥狀已經出現了。

他原本想通過看文章、刷視頻獲取一點信息,可很少有耐心看完整篇文字,更別提共鳴點了。

有時候戴上耳機聽音樂也是為了隔絕外界的嘈雜,根本不會注意歌詞想表達什么。

他開始反思每時每刻的移動消費、虛擬社交、網頁娛樂真的有必要嗎?

手機本是為生活提供便捷的工具,怎么感覺越用越累了?

所以他決定通過“放下手機的方式”,來尋找一份答案,畢竟現在很多不會用智能手機的老人也生活的好好地。

正在候車的乘客

科學博士卡爾·紐波特曾在他的書里介紹過“數字斷舍離”的理念,第一條內容就是:

“先停用生活里一切不必要的科技”。

于是Leon只留下了一定會用到的工作軟件和一個搜索網頁,微信也只在固定時間段內登錄。

他與身邊的人打好招呼,有事可以給他打電話發(fā)短信,但他不會再漫無目的看手機了。

一項實驗就這么正式開始了。

“我不介意大家都停止使用智能手機,因為需要的成本實在太大了,如果沒有做好前期準備,盡量不要嘗試?!?/strong>

Leon了解各個城市的適老化替代品,可在往后的生活里他也遇到了很多麻煩,不過好在都一一解決了。

但怎么在沒有智能機的情況下繼續(xù)生活下去,依然是個難題。

“掃碼支付”

3

Leon在上海進行了第一個月的實驗。

他的第一個適老化代替品就是美國科技公司出產的老年機,這部手機挺令人心動的。

它沒有諾基亞里面的貪吃蛇,只能接打電話、發(fā)信息、瀏覽一些極簡的網站。

不過它的續(xù)航能力很差,所以他又換了瑞士出產的老齡機,一直用到現在。

這兩部手機無論產自于哪里,都有一個統(tǒng)一的代稱,那就是“數字極簡主義手機”。

上海在適老化服務上做的還是不錯的,一些老社區(qū)和地鐵站的出口都有電召出租車,只要按一下按鈕就能解決出行問題。

“剛開始我覺得自己挺酷的,后來一大串問題就來了”。

智能手機導航

以前出門他可以打開導航,想去哪里輸入出發(fā)點和目的地就行,打車還可以選擇最方便的路線,完全不用動腦子。

可現在不一樣了,去哪里都得問路,一邊走還要一邊記標志物,以防下次找不到。

有次他去面館吃飯,找了好半天才找到,結賬的時候想刷卡,但店里又沒有裝POS機。

他掏出現金準備換種方式,可店里也沒有足夠的零錢給他找零。

有些社恐的Leon瞬間慌了,他給老板說明了情況后,老板反倒覺得他挺勇敢的:

“這實驗好啊,希望你能繼續(xù)嘗試一下看看,面錢不著急,下次來吃一起給我”!

也有人很納悶,2021年時去哪里都需要掃健康碼,沒有手機怎么做核酸?健康碼也沒法掃,去哪里都不方便吧?

老街道

其實最大的困難不在于手機,而是人的本身。

兩周過后,Leon接到去湖南出差的通知,剛下高鐵就讓出示健康碼,幸好他早有準備:一張身份證、一張打印出來的紙質核酸碼。

工作人員見狀面漏難色,不過給出的回答也很可愛:

“我們這邊比較落后,暫時無法刷身份證,要不您填一下旅客登記表吧”!

你看,大環(huán)境哪有所說的那么冷血,只要好好溝通,包容和理解又怎么會缺席呢?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沒有智能手機的確會給別人造成麻煩。

一個出口站后面黑壓壓的全是人,大家都在等著過“黃線”,如果人人都登記“旅客表”,就會形成擁堵的局面。

出口

為此,Lone又買了一個不插卡的ipod(平板電腦),連上熱點掃個碼再放回包里。

所以每次出門,他的背包都鼓鼓囊囊的,里面裝著:身份證、手電筒、ipod、紙質核酸碼等等。

其實在2018年,Leon在丹麥讀數字社會學的時候,就曾體驗過一個月內“不使用智能手機”。

但在國外的體驗跟在國內完全不同。

4

丹麥的數字化進程目前也不錯,他們也可以實現網上支付和移動掃碼了。

不同的是,他們的選擇方式有很多。

比方說,政府下達了一條通知,他們可以用電子郵箱的方式傳送,也可以直接打印紙質版投放到郵箱里。

人們的回信方式也可以自行選擇,丹麥的路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郵箱。

當然,中國人口數量龐大,這種方式或許不太適合。

郵筒

前面我們提到過“數字斷舍離”的概念,其實在它后面還有一個內容補充,叫做“不必要的科技”。

而我們的生活就在“必要科技”和“非必要科技”之間來回徘徊。

必要科技是指一些支付、檢疫的軟件,而非必要科技就類似于點外賣、娛樂信息之類的東西。

Leon的導師曾經給他推薦過一本冊子,里面介紹了一個“萬能軟件”,用來干什么都很方便。

“當時我就很納悶,他給我推薦這個有什么用?在中國這樣的APP多了去了”。

后來他仔細想了想,丹麥的軟件跟中國也有區(qū)別。

快遞員、外賣員

就拿外賣APP來說吧,只要下個單,外賣員配送到,這個單子就結束了。

可在國內不是這樣的。

一般打開一個軟件,就會彈出很多廣告,點個外賣會問你要不要滿減,需不需要會員紅包,外賣到了還會提醒你需不需要打個好評?

有時候用個支付軟件,還會彈出貸款的廣告,有人就會納悶:“手機怎么知道我缺錢的”?

看起來是不是很復雜?

Leon并不抵觸前沿科技,它的確給人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甚至可以說科技越來越發(fā)達了。

但這也不是軟件該有的樣子。

“掃碼支付”

無窮的信息就像一個網子,綿密的算法勾勒出人的行為畫像,再精準誘惑著人的注意力,人們想要逃離或抵御就很難了。

各種各樣的信息都在想方設法的爭取面前的這個人。

本來是打算上網買個花盤的,卻看見了另一盆更好看的花,于是兩個就一起下單了。

有用嗎?也有用,就是花的錢多了,可不買也不影響生活。

有一個網友的說法特別有意思:

“我感覺現在的生活方便多了,你想買什么都能用最快的速度買到,可為何感覺幸福指數下降了呢?總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負罪感”。

買東西買到想“剁手”的心理,也是這么來的吧。

網上購物

其實手機本身沒有什么好壞之分,關鍵是怎么用、怎么去篩選自己想要的東西。

“我不覺得幸福指數和手機有直接的關系,但信息的確在左右人的思維”。

一段時間后,Leon寫了一份實驗反饋,字字句句都是大家所忽略的東西。

5

都說疫情下的大環(huán)境讓人很壓抑,以前Leon也這么想,可自從他放下手機后,卻看到了這座城市的可愛之處。

小區(qū)的梧桐樹下有個象棋桌,幾個大爺圍坐在一起,邊聊家常事邊移動手里的棋。

小朋友跟著媽媽出來買菜,牽著一只特別小的狗,小區(qū)的街道上有一家蔬菜店,以前還是個菜市場。

多么有意思啊,一個小地方擴大了規(guī)模,一個象棋桌上不知何時聚滿了人,每個人的身上都有不同的故事,每個地方都有一段屬于它的歷史。

而這些,都是大家很少去關注的。

下象棋的鄰居

每個人的內心都被生活的壓力搞得很浮躁,可放下手機不去關注那些負面消息、靜下心來看看周圍,不知不覺間又多了幾分快樂。

現在手機上的同質化信息太多了,正能量的少了,“火熱”的話題或者負能量的反倒多了。

人的思維和情緒是在信息的裹挾下趨同的,而非自發(fā)趨同,很少有人再靜下心來想一想:

“當我看到這篇文章或者這則信息的時候,我的主觀感受和認知是怎樣的”?

“我選用的科技產品或者軟件,有沒有真的為我?guī)硇腋8泻蜐M足感”?

《手機大腦》

現在出一款手機,都會強調攝像頭提高了多少像素,外賣軟件會提醒配送速度比

以前高了多少,可這跟幸福指數的提高沒有多大關系。

但是,如果真的沒了手機又不行,生活會變得極度不方便,很多消息都無法及時接收。

Leon后來也換回了智能手機,不過之前的實驗讓他保留了習慣,他知道什么才是自己需要的東西。

于他而言,技術改善生活、提供便利的部分不需要被強制舍棄,也不能舍棄。

他在日記本上寫到:“無論網絡還是生活,要找到自己的節(jié)奏?!边@才是他實驗后更大的收獲。

有智能手機當然好,但怎么與他”打好關系“才是關鍵。

把“刷手機”的時間拿出來與家人聊聊天,用寫字的方式代替打字,是不是會成為更好的生活體驗?

以上就是關于pos機卡的不動了,90后停用智能手機一年半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xù)為大家整理關于pos機卡的不動了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轉發(fā)請帶上網址:http://m.afbey.com/newsone/73633.html

你可能會喜歡: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babsan@163.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